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成都市智慧停车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并于3月26日经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地方标准形式正式对外公开发布实施。
《成都市智慧停车标准体系》包含《成都市智慧停车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成都市停车场(库)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和《成都市共享停车服务规范》。其编制旨在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停车”,实现停车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停车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编制工作于2018年启动。
智慧停车系统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采集的停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为使用单位和公众用户提供智慧化停车服务的信息系统。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在智慧停车信息系统建设上,一是部分停车场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停车感受性差;二是数据接口不统一,存在“各自为政”和“信息孤岛”,信息传输不能互联互通;三是部分停车场(库)权属单位或经营者改造智慧停车信息系统的意识不强,上传数据动力不足。导致停车场服务上缺乏支撑、管理上手段不足、行业发展上动力不够,不利于智慧停车及智慧城市建设。
对此,《成都市智慧停车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在总则层面,明确了智慧停车信息系统建设的术语定义、建设原则、基本架构和总体要求。
同时在“城市级”平台建设层面,规定了停车数据的联网规范,包括明确要求各停车场(库)、停车泊位须具备信息采集功能,规定了数据传输内容、编码标准、数据格式,要求停车场(库)经营者适时将信息数据上传至城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为停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整合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此外,在“场库级”系统建设层面,分别对路外和路内停车场的智慧化功能进行了细化明确,要求路外停车场应完善出入口管理、车位引导、反向寻车、充电桩管理等子系统功能;要求路内停车场应通过地磁、视频、电子标签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停车信息采集、实时传输、自动计费、欠费追缴等功能。
规范的制定实施,为打通停车信息孤岛、构建“城市级”静态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体系、实现停车信息交互共享和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参考遵循。
当前,成都市在大力推进社区治理和停车资源共享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问题:观念跟不上,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未意识到共享停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服务不规范,存在找不到车位、超时停车、计费不准确等问题;平台服务企业、停车场(库)经营者、车位提供方和使用方责任边界不明,投诉和纠纷时有发生;车位共享收益较小,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
杭州通识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发展汽车产业服务的集团化企业,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为停车场管理提供停车场管理星级化服务及停车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企业。利用自身具备的停车设备技术创新服务优势以及社会资源整合能力,针对具体停车场的实际条件,提出经营优化解决方案并诊断改造治疗,打造最具价值的泊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