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人工智能一如既往高调抢镜。从2017年开始,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今年首次提出“智能+”。其次,人工智能立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聚焦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交通、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统统都有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
今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纷纷针对“智慧停车”发声。“当前,智慧停车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以及数据体系建设、停车资源改造和实际运营层层外包,甚至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以北京为例,智能化停车场占比不到10%,100多个停车信息系统互不兼容。”全国政协委员周勇希望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对停车产业立法,实现社会资源集约化和最优化。
全国政协委员王天戈则认为,停车位可走“共享”之路。他表示,共享停车通过错时、定时、预约等手段,是一种实现错峰停车、盘活停车资源的“互联网+”停车新模式。共享停车治标又治本,代表了智慧停车的理想阶段和最高目标,它不仅仅是车位共享,还是平台共享、数据共享,是城市实现停车管理一张网、一个平台、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停车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归根究底还是为汽车出行服务,并且随着汽车出行形态的改变而不断适应、满足其需求。比如共享汽车,2017年共享汽车来势汹汹,成为资本宠儿,2018年共享汽车进入末尾淘汰,行业得以规范发展,今年共享汽车迎来行业拐点,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共享停车等新型科技应用的辅助下,共享汽车“最后一公里”有望被彻底打通。
一直以来,共享汽车“停车难”问题饱受诟病:路边贴罚单,车库费用高,小区不让进,取车也费劲……一个小小车位扼杀了一个朝阳产业,岂不遗憾?如今,得益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智能出行产业联动更加紧密,不管是停车、支付还是充电,共享停车无疑为共享汽车打开了一道大门,它超越了传统车位供给的时空约束,进而重构汽车共享的出行新生态。
共享汽车属于互联网新兴产业,不能再用过去的传统思维来解决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而必须依靠核心科技来推进。尝试建设共享汽车示范运营区,在路侧开辟共享汽车停车位,并安装智能充电桩,一举多得解决共享汽车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可以预见,未来在智能出行领域,谁掌握了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谁就掌握了行业核心,并由此迸发巨大势能。
杭州通识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发展汽车产业服务的集团化企业,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为停车场管理提供停车场管理星级化服务及停车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企业。利用自身具备的停车设备技术创新服务优势以及社会资源整合能力,针对具体停车场的实际条件,提出经营优化解决方案并诊断改造治疗,打造最具价值的泊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