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聚餐,花20分钟才抢到一个停车位;餐毕去开车,却发现车前已堵上另一辆车,联系车主挪车再花20分钟……这样让人心塞的经历,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已是稀松平常。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停车难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痛点,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2018)中国城市静态交通论坛”上,各方代表认为,根治停车难顽疾,需要将智慧停车纳入城市规划,并推动停车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2018)中国城市静态交通论坛”上传出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3。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停车难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痛点,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论坛上,来自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停车设备企业代表们齐聚一堂,为根治停车难顽疾开出了药方。
汽车进入百姓家庭的速度之快,远超出政府部门预期,导致城市停车位规划和建设严重不足。“据公安部交管局透露,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05亿辆,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23个城市保有量超过200万辆,49个城市保有量超过100万辆。
城市停车难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清华同衡规划院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王杰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驾驶人数超过3.85亿,电动车年均增速为30%,全国有80万个停车场,路外停车位3000万个,路内停车位300万个。我国未来还存在5000万个停车位缺口。这就出现了停车难的矛盾,现在城市的平均缺口大于50%,停车利用率小于50%。
智慧停车,被专家们看作是缓解停车难问题的方向。运用智慧停车技术,可以使交通拥堵减少30%,无效交通流减少12%至15%,寻找车位时间缩短6分钟至14分钟,使政府、企业和民众实现三方共赢。
专家呼吁,是时候将智慧停车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当中了。城市建设的思路应该从过去单一解决停车难,转变到统筹平衡停车与行车、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停车与充电的关系。在静态交通规划中,应以停车泊位资源规划为基础,综合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无线通信、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使城市停车系统在社区、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实现对停车资源的精准管理和高效利用。
杭州通识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发展汽车产业服务的集团化企业,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为停车场管理提供停车场管理星级化服务及停车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企业。利用自身具备的停车设备技术创新服务优势以及社会资源整合能力,针对具体停车场的实际条件,提出经营优化解决方案并诊断改造治疗,打造最具价值的泊车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