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诸多成果集中亮相。行业大咖及专家也带来了他们对交通科技创新的前沿观点和发展趋势研判。当前,交通运输领域技术革新层出不穷。不仅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共享经济形态,正在为交通运输业插上智慧的翅膀;同时,高温超导、磁悬浮等先进技术未来也有望为地面交通工具带来“超音速”体验……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刻变革,正加速释放经济活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运输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一个走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展现在世界面前。
在交通运输领域,近年来我国获多项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500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6.3%,居世界第一;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66个,居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和运营里程及客运量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庞大而密集的交通网络激活了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公路学会在本届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交通运输2017》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稳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快递包裹市场增长的第一引擎,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957.1亿元,快递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接近0.6%。
交通大国如何迈向交通强国?“首先要有全球视野,同时更要立足自身国情,因地制宜,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还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规模大的优势,为交通发展新技术开辟广阔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表示,绿色交通、智能交通等10项工作是未来战略重点。
“‘轨道上的京津冀’充分说明了现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现代交通不仅提高效率,还催生出高铁经济、空港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傅志寰认为,实施“现代交通+”,发展以高速、便捷为特征的现代交通方式,将引领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构建国家经济地理新格局。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表示,新技术和新装备迭代加速,“梦幻科技”和“现实科技”的“时差”加速缩小,作为最贴近民生的行业之一,交通运输行业一点一滴的创新,都将直接改变每一位出行者未来的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社会经济生态。
未来交通不仅更快速,还将更绿色。“绿色船舶的核心是改进船舶推进系统,通过利用清洁能源,实现零污染、零排放目标。”中船重工集团七一二研究所研究员朱刚介绍,团队正在开展全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电动力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杭州通识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发展汽车产业服务的集团化企业,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为停车场提供停车场星级化服务及停车解决方案的综合性企业。利用自身具备的停车设备技术创新服务优势以及社会资源整合能力,针对具体停车场的实际条件,提出经营优化解决方案并诊断改造治疗,打造最具价值的泊车服务平台。